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1历史沿革
信息与通信工程创建于1999年,现有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和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732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8年获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9人(正高级职称6人,博士24人),设2个“楚天学者计划”特聘岗位。
1.2培养方向
本学科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为导向,发挥本校大化工和光谷区域发展特色,依托“光学信息与模式识别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视频图像与高清投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开展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航天图像信号分析与目标识别、化工生产过程数字化、空天隐伏目标导航等方面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空天信息技术”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1)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自适应信号处理、数据压缩与编码处理、光电感知与信息处理、化工过程信号检测与控制、图像处理与智能系统、航天图像处理、目标探测与识别等。
(2)通信与信息系统:主要研究新一代通信网络、网络探测与网络管理、移动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信、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无线终端系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3)空天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基于空天平台与环境的先进信号理论、工频电磁场信号获取与传输、工频电磁/光/电数据融合应用、跨介质工频电磁场目标探测、空天隐伏目标导航与制导等。
1.3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传统,实施全员导师制,以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以“赢时胜”我院校友奖学金(1000万)、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创新基金等为激励,为国家培养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求实、创新、进取、协作的科研道德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掌握扎实的信息与通信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熟练运用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开展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培养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实际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分析、设计及应用的高层次复合人才,能胜任科学研究、科技管理或工程技术等工作。本学位点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定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忠党爱国,遵纪守法,思想端正,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扎实掌握本学科内的基础理论与系统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国内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某一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创新性解决本学科的学术或技术问题;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4)能够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现实需求与前沿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或综合运用本学科有关的理论、技术和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程、开发、管理工作。
1.4学位标准
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良好,未受到党、政、团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在读期间应在本专业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或在本专业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且被EI收录(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或者获得1项授权发明专利(研究生为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研究生为第二发明人)。完成学位论文后,按《必赢线路检测3003授予硕士学位条例工作实施细则》申请学位答辩。学位论文应具有相应的理论深度,体现出研究水平。
1.5导师队伍
本学位授权点指导教师的选聘、培训与考核按照《必赢线路检测3003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必赢线路检测3003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执行。为了帮助导师尽快熟悉研究生培养过程,掌握研究生培养规律,明确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增强导师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所有新增导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方能正式招收和指导研究生。学位点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内培”、“外引”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师资培养体系。目前,本学科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3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93.1%。师资队伍包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4人。
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保证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学院每年开展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工作,重点审核研究生导师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履行导师职责等情况,审核通过后,才具有下一年度招生资格。对获评省、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奖励,在指导研究生数量上适当倾斜。
本学位授权点导师指导研究生严格按照《必赢线路检测3003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执行,没有出现违反制度规定和要求的情况。同时,学院每年对指导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评。对于认真履行导师职责、成绩显著的导师,在评定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等各类奖励活动中,应予以优先推荐。这些举措有力地提升了指导教师授课和指导培养研究生水平,提高了研究生群体对研究生教育的满意度。
1.6科学研究
2022年获批省级以上纵向项目7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32篇,出版专著1部,制定湖北省地方标准1项。获批授权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7项。专利转化3项,转化合同金额30万元。新增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工作站、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校级工作站3个。
1.7人才培养
1.7.1 思政教育
结合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校庆50周年等重大活动、重要节点,通过“一生一导师”、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等资源,先后开展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四进四信”宣传学习、学风建设月、安全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月、寝室文化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科学道德素养教育等“一月一主题”系列活动。学院充分利用劳动责任区组织师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5次,跨学院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10余次。
1.7.2 招生选拔
根据教育部、省厅、学校的有关规定,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加强人员培训,抓好工作细节,严守工作纪律,圆满完成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2022年本院招收研究生人数142人,在校研究生总数达398人,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招生11人。通过构建全方位研究生招生宣传体系,采取常态化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多种招生宣传途径,增强学科、导师在招生录取工作中的主导权,充分调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学科学位点以及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
1.7.3 课程教学
探索与构建课程教学培养质量高质量工程,本学年获批校研究生一流课程、精品在线课程、课程思政、双语(全外语)课程2项;新增校级研究生思政示范课、教材、案例库、国际化课程等建设项目1项。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组织新导师(包括分管院长和培养秘书)参加培训率达100%。
1.7.4 导师指导
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多次组织硕士生导师培训、座谈、交流,为导师们提供学习与经验交流机会,明确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近一年来,新增校聘硕士生导师7人,从整体情况看,新增补导师呈现年轻化、科研业绩突出、教学热情高涨等态势,一定程度上彰显学位点建设成效和发展前景。
1.7.5 学术训练
实现跨界融合、打造标志性成果,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持续增长,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日趋成熟,成果质量持续提升。2022年本院第十三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33项均已顺利结题,结题率为100%;申请第十四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47项并获批立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必赢线路检测3003为第一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4篇,必赢线路检测3003A/B类以上学术期刊论文20篇;研究生为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取得软件著作登记权104项。以研究生为第一完成人获各类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27项。
1.7.6 学术交流
将课程与论坛相结合,开展非线性控制系统研讨论坛,举办“电气讲堂”研究生论坛,本学年共计200多人次研究生在学术论坛作报告,1200余人次研究生参加研究生创新论坛听取报告,研究生参与学术论坛100%。除此之外,学位点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和多种形式的境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创新人才。成功主办2022 IEEE人工智能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本学年我院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97人次。
1.7.7 论文质量
实行三级检查过程:
(1)导师自查(第一级检查)。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在上述范围内的学位论文进行100%自查,确保学位论文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2)学院核查(第二级检查)。各学院(部)在导师自查的基础上,对纳入重点核查范围的学位论文进行100%核查,对纳入普遍自查范围的学位论文按照不低于25%的比例进行抽查,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检查材料。
(3)督导督查(第三级检查)。校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对各学院(部)的自查工作进行全程督导。通过查阅材料,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第三级检查。
为提高学位论文总体水平,确保学位授予质量,2022年学院制定了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学院预审工作办法,建立多级论文评审制度,加强了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共评阅硕士学位论文65篇,受聘参加论文评审的专家共200人次,对全部统招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院内、校内评阅,并反馈了评阅意见。
1.7.8 学风建设
构建“科研指导竞赛、竞赛融入课堂、竞赛融入实践、实践促进就业”的“提学风、强专业、育考研、促就业”育人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风气。以研究生学科竞赛为切入点,将竞赛与研究相结合,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1.7.9 管理服务
严格落实“共同关注、精准帮扶”计划,对“四困”学生安排学院领导、专业老师、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干部等定期与其交流,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帮扶5名学业困难毕业生顺利毕业,帮扶35名就业困难学生顺利签约。组织师生捐款6万元帮助生病学生渡过困难,全年安全事故零发生。
1.7.10 就业质量
制订《必赢线路检测3003全面强化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引导毕业生参加线上线下双选会、宣讲会,鼓励学生积极就业。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就业基地5个。本学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其中高质量就业率达到78.3%,多就职于烽火、华为、小米、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高新技术企业。
二、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情况
2.1执行学校制度情况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学生权益,本学位点在学校和学院相关政策精神指导下,健全完善系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推进产教融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不断优化专业培养计划,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邀请专家进校介绍知识产权与专利申报知识,到对口高新技术企业(如烽火、华为、小米、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开展专业认识实习,引导学生重视科技创新、了解技术前沿,同时邀请中小微企业(如数为科技、全华光电)介绍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历程。
(2)助力双创工作,构建一二三课堂联动机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学科竞赛活动,获得A类赛事国家级奖项20余项。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并通过PU平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与校内外各项学科竞赛活动,获得多项奖励。以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取得良好效果。逐步向专业教师指导学习参赛面和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全覆盖。
(3)明确办学定位,确定教改方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把教学研究看作是学院发展的源动力和科学发展的依据之一,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组织申报教学研究项目6项,其中1项目获得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荐。
(4)以赛促教,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引导青年教师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理念、锤炼教学基本功,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与水平,提升教师专业技能。2022年,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丰厚:获得必赢线路检测3003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必赢线路检测3003第二届教职工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必赢线路检测3003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项。
三、建设存在问题和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3.1建设存在问题
本学位授权点建设过程中,研究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次数和形式不足,导致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了解程度不深。研究生参与重大项目、取得重要成果的人数还不多,本学位点在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仍需提升。
3.2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推动科研、教学并线联合发展。加强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联合建设,鼓励和引导教师在高层次科研项目、高级别科研奖励、高水平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等方面提前谋划、精心布局、逐步深入,渐次提升产出水平;以科研带动教学研究,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案例建设、教改研究等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渠道高效发展建设,为学位点申报提供支撑力量。
(2)增强国际合作培养。目前学术学位研究生国际联培的水平和规模均较低,学位点将进一步创造条件,例如开设更多的全英语课程,加大研究生培养的国内国际合作步伐,导师利用自身资源推荐毕业研究生到更高平台深造或就业;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水平教授作为兼职导师、客座教授,参与本学科研究生指导。